近日,東南網《繼藝》專欄101期以《周冬梅的剪紙“跨界”之路》為題,報道了浦城剪紙的技藝傳承和創新發展,受到了網友的關注。在中國農歷牛年即將來臨之際,今日上午,東南網《繼藝》欄目聯合福建日報、福建省新華技術學校在福州金山公園文化藝術教育中心舉辦了一場浦城剪紙線下體驗活動,吸引了約30名的讀者、網友和社區居民參與,現場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師、浦城剪紙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周冬梅教授了“牛年主題”剪紙作品的創作。
一名家長帶著孩子學習剪紙 東南網記者 盧金福 攝
剪紙是我國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和廣泛流傳的民俗活動。浦城剪紙歷史悠久,西晉時由中原士族入浦定居傳入并深得浦城人喜愛。明清時,浦城剪紙開中國民間剪紙“禮品花”之先河,在中國剪紙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2007年,浦城剪紙列入省級非遺項目。2008年,浦城縣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剪紙)之鄉”;2014年,“浦城剪紙”被列入國家級非遺項目。
周冬梅從小就跟著外婆和民間老藝人學剪紙。工作期間,她參與了全縣剪紙普查和資料整理,收集了大量剪紙花樣,2008年,她帶領幾名手工業者成立了“剪花嫂剪紙坊”,并建立起集理論研究、剪藝教學、作品創作為一體的團隊,是浦城剪紙文化產業的帶頭人。她的作品曾獲首屆中國剪紙藝術節暨第十屆“山花獎”,全國海峽文人剪紙邀請展突出的技巧獎(最高獎),全國剪紙大展典藏獎(一等獎)等全國各級大獎,并赴多個國家展出。
在現場,周冬梅向大家介紹了剪紙的產生及其歷史印跡,她表示,剪紙是一種鏤空藝術,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幾千年來,剪紙已經深入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成為我國民間代代傳承的習俗文化。
“特別是浦城剪紙的禮品花,在題材內容上非常豐富,每種花樣背后都有不同的含意,寄托對生活的美好祝福。”周冬梅說道,禮品花是用在禮品上的剪紙花樣,在走親訪友贈送禮品時,在禮品上貼上剪紙,置辦酒席在菜肴上裝點剪紙。
周冬梅介紹浦城剪紙的歷史 東南網記者 盧金福 攝
在剪紙環節,周冬梅為大家講解了剪紙的主要工序和基本技法,隨后大家在周冬梅的精心指導下,拿起了剪刀和紙,細心地剪著圖案,陸續剪出了“魚”“牛”等圖樣,不少人是第一次嘗試剪紙,雖然技術不夠嫻熟,但是剪出的作品卻有模有樣。
整場活動氣氛歡快,大家對剪紙這門古老的民間技藝產生了濃厚熱情,剪完作品后還拿起手機拍照留念,他們紛紛表示這次活動收獲很多,回家一定把親手剪的圖樣貼起來,迎接農歷牛年的到來。
“小朋友挺喜歡的,能親手剪出一幅像模像樣的作品,很有成就感,也很有紀念意義。”林女士得知有剪紙體驗活動后,第一時間報了名,今天她特地帶著讀大班的女兒前來參與活動,她告訴記者,活動不僅豐富了小朋友周末的生活,還能感受剪紙藝術的文化魅力,為新年增添了喜氣。
蔡阿姨是第一次拿起剪刀學剪紙,她說,剪紙很神奇,用剪刀和紙就可以剪出生動有趣的圖案,“學習剪紙可以讓我們老年人的生活多一份樂趣,希望以后有更多這樣的體驗活動。”
福建省新華技術學??傊浱评虮硎?,通過體驗活動,一方面是能夠豐富群眾的業余生活,讓他們在疫情期間融入學習氛圍當中,培養起健康的興趣愛好,也能增強大家對浦城剪紙的直觀認識,讓更多的人參與到非遺的傳承中。
據了解,為了更好地展示、傳播福建非遺項目的保護傳承和閩臺民俗文化,東南網于2018年末推出《繼藝》網絡專欄,一周一期,以“深度報道+視頻+高清組圖”的融媒形式,聚焦閩臺兩地非遺傳承人的傳承故事,目前已推出101期。專欄與《福建日報》實現報網聯動,稿件均在報紙同名專欄同步推出。2020年,《繼藝》獲評“2019年度福建新聞名專欄”。